游客发表

“恐龍大王”趙闖講述《中國恐龍》特種郵票背後的故事

发帖时间:2025-11-02 16:49:32

   “恐龍大王”趙闖講述《中國恐龍》特種郵票背後的故事
“恐龍大王”趙闖講述《中國恐龍》特種郵票背後的故事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四川在線(徐鵬 記者 張啟帆):5月20日,“恐龍大王”——《中國恐龍》特種郵票設計者趙闖親臨自貢恐龍博物館,為自貢集郵愛好者以及恐龍追隨者圖文並茂地講述了一些恐龍知識;並與前來的集郵愛好者進行簽名互動,給自貢集郵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影響。在此過程中,記者有幸了解到此套郵票背後的一些秘密。
自貢出土化石是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眾所周知,此次發行的《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一套6枚,小型張1枚,圖案內容分別為:青島龍、永川龍、華陽龍、中華龍鳥、巨盜龍、小盜龍,小型張圖案為馬門溪龍。其中,永川龍、華陽龍、馬門溪龍在自貢均有出土,尤其是永川龍在四川盆地蘊藏豐富,多地均有發掘;但鮮為人知的是華陽龍化石、永川龍均是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設計師趙闖7歲開始畫恐龍,21歲時作品登上英國《自然》雜誌封麵;一直追隨著“恐龍足跡”的“恐龍大王”趙闖自幼就對自貢恐龍有著別樣的情懷,他說:“小時候自貢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伊甸園、是聖地。”因而在設計本套郵票過程中,他憑借多年來對恐龍的研究了解,根據自貢出土的恐龍化石設計出了這套帶有濃厚自貢味且別致的《中國恐龍》特種郵票。
“在畫這套恐龍郵票的時候,自貢的馬門溪龍的頭、華陽龍的頭、永川龍就是我們設計師的一手標本。”趙闖說,“研究古生物就是說“一頭二牙三爪子”就是說腦袋是最好的標本,對恐龍了解的人都知道,恐龍的頭骨是非常脆弱的,大多數恐龍是沒有可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因為恐龍頭骨是非常薄的,是一個籠子,中空結構,大多數化石,頭骨都毀壞了,但自貢恐龍頭骨化石完整的就有很多,這是全國恐龍研究是非常罕見的一個事。”
不僅如此,據趙闖介紹,此次郵票中的馬門溪龍皮膚不同於電影中造型;它有著非常細膩的鱗片,與電影中皮膚褶皺或鱗片比較大的造型大相徑庭;這是因為自貢出土了馬門溪龍的皮膚化石,所以才能非常準確的在這張郵票中體現出它們皮膚的細節。
時間更迭成為郵票設計的“暗線”
從時間方麵來說,提及侏羅紀時期,大家可能覺得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從空間上來說,在我國各省均有恐龍化石出土;如何將這遙遠的年代與棲息地廣泛的生物通過方寸大小的郵票凸顯出來是一件十分考究的事情。
“古生物它講究一個時空概念,所以在郵票設計方麵,我們的大方向是不僅要體現出它分部廣泛,還要考慮到時間的變化。”趙闖說,“在六枚郵票中,要將它們一一涵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涵蓋這麽多恐龍還有不同時間,不同空間,讓它們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麵裏麵必須得有它的合理性,起碼它需要有一條暗線,演示恐龍時代早期到恐龍時代晚期的變化。”
趙闖介紹說,在郵票畫麵的左側可以看到一開始是祿豐龍,它是中國研究最早,也是中國所有恐龍裏麵發掘最早的一個,它是早侏羅紀時期的代表;往右延續到華陽龍、永川龍,再往下向右逆時針旋轉,依次為中華龍鳥、寐龍、孔子鳥、小盜龍、巨盜龍、汝陽龍再轉到青島龍。按照這條線安排時間順序,越往外時間越晚,越往內時間越早構思巧妙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畫麵中每個不同時期的恐龍生活環境也不一樣,主要體現在其植物的變化上,雖是小小的設計,但其背後有著諸多的奧妙。整套郵票中有一條河流,它不僅僅是為了圖片的美觀,也是時光的代名詞;讓大家看後意味深長。
據了解這條“暗線”的背後是趙闖前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嘔心瀝血,經曆17次改稿最終為大家獻上了一份特殊的集郵禮物;與此同時,在這套郵票裏還體現目前對恐龍的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對古生物學研究起到了一個真實的記錄作用。
方寸間“變幻莫測”的設計與科技
趙闖說:“這次郵票的畫麵與之前美國、加拿大等地發行的恐龍郵票不同;他們基本都是恐龍站成一排或者幾排,所有恐龍郵票都是為了照顧郵票的方寸大小;但這套郵票不一樣。”
本次發行的《中國恐龍》郵票以永川龍為主圖,它身上那張牙舞爪的氣勢與我們常人腦海中的恐龍模樣十分吻合,在郵票中十分搶眼,而其它姿態各異的恐龍看著相對溫順,甚至有小鳥依人的感覺;與此同時,趙闖考慮到這套郵票的成品是小型張,故而在構圖中除了用永川龍做主圖外,在截取郵票的時候隻取了永川龍的頭部,給廣大集郵愛好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除在構圖中的別有匠心外;此次郵票還首次運用了“特殊膠印油墨”、“廠銘無墨雕刻”等諸多先進技術,在熒光燈的照射下,恐龍的骨架也將清晰可見,通過掃描封底二維碼即可下載多媒體集郵冊App。掃描《中國恐龍》郵票和產品logo,實現與中國恐龍的立體互動,直觀地感受到恐龍魅力,為廣大青少年朋友、集郵愛好者和恐龍愛好者營造了一個藝術與感官雙雙滿足的紙上恐龍博物館,重回兒時恐龍夢。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